資產保值
赴港買保險的三大划算例子(附匯智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 : 2015-06-05 15:43:46
划算例子1:重疾險
就重大疾病險來說,香港的重疾險保障範圍更廣、保費低且保障時限長。以同樣是35歲的非吸煙男性客戶投保為例,按照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保額,分10年繳納,在內地每年所需要繳納的保費為9.2萬,保障到80歲,而香港某公司的保險僅需每年繳納4.4萬,僅為境內保費的一半左右,且最高保障年限能達到100歲。內地規定重疾至少包含6種,共有25種重疾全國適用統一條款,而香港多數險種包含30多種重疾,有部分甚至50種以上重疾種類。另一方面,內地保險公司對疾病的定義更嚴格,例如“遺傳性疾病、先天染色體異常”、“被保險人2年內自殺”等許多情況均不在內地保險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則只有“被保險人1年內自殺”和“觸犯法律”兩項“不保”。
划算例子2:高端醫療險
對於高端醫療險而言,香港保險的覆蓋範圍雖不如內地廣,但針對性更強。以投保客戶30歲為例,內地保險選擇全球(除美國)範圍的住院加門診保障共需支出保費3.3萬元,即可獲得每年最高2000萬的住院保障及50萬的門診保障,而同等條件下,香港保險則需2.8萬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萬每年的醫療保障費用。儘管這方面差別不大,但香港保險可以選擇一定範圍內的費用自付,超出該範圍才由保險公司賠付,如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每年需要交納的保費。如果按照這種投保方式,每年9.6萬以內的醫療費用由投保人支出,則僅需1.7萬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萬每年的醫療費用,杠杆比為 1:847,也與目前國內醫保的覆蓋範圍吻合,即小病可以用普及醫保,大病可以用高端醫保,實現低費用,全覆蓋的效果。
划算例子3:大額壽險
赴港買大額壽險也比較划算。例如香港某保險公司的一款大額壽險,用客戶繳納等值100萬美金的保費,在87歲之前不論任何原因身故,都可以獲得500萬美金的賠償,直接賠付給受益人。該產品保底收益為每年3.08%,現行利率為4.2%。如果客戶健在,按照目前的現行利率和風險保費,客戶同樣可以拿到差不多金額的現金價值。香港壽險的賠付比例相當於1∶5,如果使用貸款,賠付比例相當於1∶22,而內地沒有這麼高賠付比例的壽險,保單貸款利率通常為5.6%,較香港保單貸款利率相對弱勢。
不過,也並非所有保險都是在香港買划算。內地的意外險往往性價比優於香港公司,同時目前境外的保險公司一般也不接受以意外險作主險。其實內地和香港的保險均各有所長,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在選購保險時要根據專業人士的意見,再綜合自己的實際保障需求做出最合適的選擇。無論購買任何一種保險,都需要對內地和香港兩地進行價格對比,其中一個重要的衡量工具就是杠杆率,即保障總額除以總保費支出,倍數越高,保障的性價比顯然也越高。
理財師建議內地居民買港險主要注意三點:
1、購買香港保險,需要本人赴港簽約,否則保單不能生效。
赴港買保險時,需要攜帶港澳通行證和身份證,同時提供居住地證明。如替配偶投保,需要提供結婚證或戶口名簿;為子女投保,需提供出生證。
2、保費宜直接交給保險公司,切勿以仲介人的名字為抬頭收款人,並應向保險公司索取正式收據。
投保人應與保險仲介人建立多種聯繫方法,必要時亦應直接聯絡保險公司。由於投保人身處內地,投保人應不時上網流覽保險公司的資訊或查閱自己保單帳戶的情況。
3、理賠方式。
在香港投保發生賠付後,一般的理賠程式是投保人把所有單據寄到香港,7個工作日之內保險公司審核完畢並賠付。通常香港保險賠付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寄送支票(涉及到身故賠償的需要受益人親自來港),二是寄送匯票,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成功案例分享:
客戶吳女士希望到港購買保險,匯智諮詢按照其對保險經紀的要求(需要有內地背景,會說標準普通話,五年以上工作經驗,MDRT百萬圓桌成員)幫其挑選了來自不同保險公司的三位優秀經紀人在匯智辦公室與其會談。最終吳女士瞭解了三家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並與三位保險經紀進行接觸,最終選擇了其中一位購買了保險。
流程:客戶填寫需求表——匯智安排會面時間——雙方會談簽署協议
就重大疾病險來說,香港的重疾險保障範圍更廣、保費低且保障時限長。以同樣是35歲的非吸煙男性客戶投保為例,按照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保額,分10年繳納,在內地每年所需要繳納的保費為9.2萬,保障到80歲,而香港某公司的保險僅需每年繳納4.4萬,僅為境內保費的一半左右,且最高保障年限能達到100歲。內地規定重疾至少包含6種,共有25種重疾全國適用統一條款,而香港多數險種包含30多種重疾,有部分甚至50種以上重疾種類。另一方面,內地保險公司對疾病的定義更嚴格,例如“遺傳性疾病、先天染色體異常”、“被保險人2年內自殺”等許多情況均不在內地保險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則只有“被保險人1年內自殺”和“觸犯法律”兩項“不保”。
划算例子2:高端醫療險
對於高端醫療險而言,香港保險的覆蓋範圍雖不如內地廣,但針對性更強。以投保客戶30歲為例,內地保險選擇全球(除美國)範圍的住院加門診保障共需支出保費3.3萬元,即可獲得每年最高2000萬的住院保障及50萬的門診保障,而同等條件下,香港保險則需2.8萬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萬每年的醫療保障費用。儘管這方面差別不大,但香港保險可以選擇一定範圍內的費用自付,超出該範圍才由保險公司賠付,如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每年需要交納的保費。如果按照這種投保方式,每年9.6萬以內的醫療費用由投保人支出,則僅需1.7萬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萬每年的醫療費用,杠杆比為 1:847,也與目前國內醫保的覆蓋範圍吻合,即小病可以用普及醫保,大病可以用高端醫保,實現低費用,全覆蓋的效果。
划算例子3:大額壽險
赴港買大額壽險也比較划算。例如香港某保險公司的一款大額壽險,用客戶繳納等值100萬美金的保費,在87歲之前不論任何原因身故,都可以獲得500萬美金的賠償,直接賠付給受益人。該產品保底收益為每年3.08%,現行利率為4.2%。如果客戶健在,按照目前的現行利率和風險保費,客戶同樣可以拿到差不多金額的現金價值。香港壽險的賠付比例相當於1∶5,如果使用貸款,賠付比例相當於1∶22,而內地沒有這麼高賠付比例的壽險,保單貸款利率通常為5.6%,較香港保單貸款利率相對弱勢。
不過,也並非所有保險都是在香港買划算。內地的意外險往往性價比優於香港公司,同時目前境外的保險公司一般也不接受以意外險作主險。其實內地和香港的保險均各有所長,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在選購保險時要根據專業人士的意見,再綜合自己的實際保障需求做出最合適的選擇。無論購買任何一種保險,都需要對內地和香港兩地進行價格對比,其中一個重要的衡量工具就是杠杆率,即保障總額除以總保費支出,倍數越高,保障的性價比顯然也越高。
理財師建議內地居民買港險主要注意三點:
1、購買香港保險,需要本人赴港簽約,否則保單不能生效。
赴港買保險時,需要攜帶港澳通行證和身份證,同時提供居住地證明。如替配偶投保,需要提供結婚證或戶口名簿;為子女投保,需提供出生證。
2、保費宜直接交給保險公司,切勿以仲介人的名字為抬頭收款人,並應向保險公司索取正式收據。
投保人應與保險仲介人建立多種聯繫方法,必要時亦應直接聯絡保險公司。由於投保人身處內地,投保人應不時上網流覽保險公司的資訊或查閱自己保單帳戶的情況。
3、理賠方式。
在香港投保發生賠付後,一般的理賠程式是投保人把所有單據寄到香港,7個工作日之內保險公司審核完畢並賠付。通常香港保險賠付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寄送支票(涉及到身故賠償的需要受益人親自來港),二是寄送匯票,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成功案例分享:
客戶吳女士希望到港購買保險,匯智諮詢按照其對保險經紀的要求(需要有內地背景,會說標準普通話,五年以上工作經驗,MDRT百萬圓桌成員)幫其挑選了來自不同保險公司的三位優秀經紀人在匯智辦公室與其會談。最終吳女士瞭解了三家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並與三位保險經紀進行接觸,最終選擇了其中一位購買了保險。
流程:客戶填寫需求表——匯智安排會面時間——雙方會談簽署協议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為什麼來香港買保險?